公司新闻
再添5座五百亿县城湖北可以有多少座百强县?
大刚观察统计发现,截至目前,谷城县、宜城市、恩施市、阳新县、麻城市纷纷官宣本地2024年国民生产总值迈过500亿元大关。
去年是湖北500亿县城增长最多的一年。这也意味着湖北63个县级市当中,已经累计有18个GDP超过500亿元,比重达28%。
当下,湖北要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,势必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。发展县域经济,就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着力点之一。
在湖北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也明确提出湖北今年的重点工作锚定“百强县进位、千亿县扩容”。众多GDP超500亿的县城,都将成为进位中国百强县的优质“潜力股”。
那么,湖北这一批新晋的500亿县城,都有何新特点?又给湖北的县域经济格局,带来了怎样的新变化?
首先,它们的经济增速都十分亮眼。根据湖北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,湖北2024年的GDP名义增速为5%以上。而谷城县、宜城市、恩施市、阳新县、麻城市2024年的GDP名义增速普遍在6%以上。
阳新县、谷城县和宜城市三地,GDP增速更是遥遥领先,同比增速均超过7.5%。尤其是阳新县,2024年GDP达530亿元,同比增长9.4%,在湖北所有GDP超过500亿的县城中,增速位居第一名。
这些县域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,一方面离不开本地支点产业的欣欣向荣。湖北不少县城,尽管面积不大,产业上却是藏龙卧虎。
就拿阳新县来说,这里地处黄石市东南部,县域面积达2780平方公里,仅相当于1/3个武汉。但这里的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却相当发达。
阳新县有全球产能规模第二的牛磺酸生产基地、全球产能最大的机制砂生产线月,阳新县的原材料产业集群还入选了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。
再比如黄冈的麻城市,2024年GDP预计达520.8亿元,增长6.7%,总量和增速均居黄冈首位。这项成绩和麻城的石材产业密不可分。
麻城石材目前创造了3个中部“第一”,即开采规模第一、加工能力第一、先进装备第一。数据显示,黄冈2024年石材工业产值就达210亿元。
另一方面,这些县城的支点产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。今年湖北新晋500亿的五座县城,都不约而同地在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或官方会议中提到了“链式”发展,以此提升本地支点产业的竞争力。
县城的“链式”发展,表现出两种模式。第一种是努力延长自身的产业链,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。
麻城石材业就是典型案例。黄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论述今年的工作安排时强调:
做实麻城“金石链”,更大范围整合石材资源,由开采加工向贸易流通升级,实现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
麻城市市委书记在今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,对麻城如何打造“金石链”做出了详细阐释。
在上游的原材料贸易上,麻城市要组建石材原料供应联合体;在中游的产业板块,加快数字应用,培育更多的石材业高新企业;下游则是拓宽物流体系,例如建设大别山综合物流园、进川物流产业园。
大健康产业是湖北三大产业,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。生物医药同时是阳新县的支点产业,因此它瞄准全省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浪潮,进行强链补链延链。
截至目前,阳新县已经聚集生物医药产业链主企业5家,高新技术企业39家、科技型中小企业135家。远大医药作为武汉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,就在阳新县投资建设富池工业园。
借助链式发展,这些县域的支点产业进一步腾飞,并助力它们经济增速在湖北众多县城中脱颖而出,最终越过GDP500亿元的大关。
数据显示,2019年湖北县级市中,GDP总量超过500亿元的仅有10个。至2023年这个数字仅新增了3个:赤壁市、应城市和松滋市。
2024年,湖北一口气新增了5个GDP迈过500亿元大关的县级市,数量创历年新高。
与此同时,湖北GDP超过500亿的县城,数量累计达到18个,它们在湖北不同地级市的分布上,也产生了新变化。
2019年,湖北宜昌是拥有GDP过500亿元县城最多的地级市,共计有3个:宜都市、枝江市和当阳市,其他地级市则最多只有一个。
到了2024年,伴随着襄阳的谷城县和宜城市GDP突破500亿元。襄阳和宜昌并列成为了湖北拥有500亿县城最多的两个地级市。
与此同时,宜昌和襄阳自身的经济发展也迎来新阶段——作为湖北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,2024年GDP双双迈过6000亿元大关。今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:推进武汉、襄阳、宜昌“金三角”大空间协同发展。
伴随着襄阳和宜昌经济进一步壮大,襄阳和宜昌也势必会成为湖北孕育经济强县的“桥头堡”。
另一方面,去年新晋GDP超过500亿元的县城,让湖北的经济强县分布更加广泛。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,反过来又成为反映当地城市发展的“晴雨表”。
2019年,湖北只有五个地级市拥有GDP500亿元以上的县城,且主要集中在鄂东地区。
到了2024年,湖北GDP超过500亿元的18座县城分布在全省8个地级市、3个省直管市和1个自治州。
在空间分布上,鄂西北GDP过500亿元的大县数量明显增多。今年新晋的谷城县、恩施市均属分布在鄂西北地区。
而伴随着恩施市和麻城市2024年GDP的出炉,让恩施州和黄冈市在500亿县城上实现了零的突破。
同样,黄冈市和恩施州也都迈上了新台阶。数据显示,黄冈市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216.65亿元,这也是黄冈经济总量首破3000亿元,恩施州则是GDP突破1600亿元。
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《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》,截至目前,湖北共有8座百强县,数量位居全国第四,仅次于江苏、浙江和山东。
江苏的百强县数量遥遥领先,共计有25座,全国尚无省份可望其项背。浙江位居第二,也有15座。
如何成为中国“百强县”?根据赛迪顾问的披露,中国百强县的评价维度非常多,但有两项硬指标,即GDP≥600亿元,以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≥20亿元。
所以GDP迈过500亿元的县城,都是冲击中国百强县的“种子”选手。如今湖北有多个县城都对全国百强县发起了冲击。
据不完全统计,包括宜昌的当阳市、咸宁的赤壁市、荆州的松滋市、以及今年新晋县城500亿俱乐部的谷城县、宜城市、麻城市、阳新县,共计至少7座县城,均在政府工作报告或重要会议中,将冲击百强县列为了2025年的重点工作。
百强县的竞争非常激烈,因此本地经济的高速增长,正是它们冲击全国百强县的底气。
比如阳新县,2019年它的GDP为290.4亿元,排在湖北县域的二十五名开外。五年后GDP提升至530亿,已经稳居前十五名。
在湖北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时刻,需要中心城市带动发力,县城农村支撑给力。湖北拥有更多的百强县,将有助于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。
可以说,湖北去年五座县城GDP齐破500亿元大关,正是向百强县进位吹起的冲锋号。